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要闻 >> 详情
Gap Day:青年人的“偷得浮生半日闲” 每日视讯
来源: 人民网      时间:2023-05-22 10:40:03

五一假期前后,职场新词“GapDay”(间隔天)引发网络空间花式使用风潮。诸多青年学生和职场人在紧张学习工作之余,用“GapDay”来形容自己偷得浮生半日闲的状态。随着讨论热度的增加,极富创意的网友们已然将“GapDay”演变出各种时间维度的版本,从累月经年的GapMonth(间隔月)到争分夺秒的GapMinute(间隔分)甚至GapSecond(间隔秒),体现出广大网友对造梗用梗的热情。


【资料图】

早在2022年9月,“GapDay”已然成为小红书上青年人描述自己生活的习惯用词。小红书用户“Study_好好”发布一篇“今天gapday了”博文,来形容自己在当天下午5:10分后选择躺着放松,当晚剩余时间不再看书的状态。从评论区中发现,不少读者将“GapDay”用作自身状态的写照,并有网友留言“喜欢这个说法!”“gapday是为了放松悦纳让自己更有活力!”。

图:小红书“Study_好好”用户发布内容截图

5月以来,“GapDay”一词遍布各大社交媒体平台。有微博网友表示,“真的很需要Gapday”,也有人表示“Gapday为什么没有一点放松的感觉”。总结来看,网友认为GapDay的出现一方面能放松身体、缓解工作积累的小毛病和不舒服;另外更重要的是在心中做到“拿到起放得下”,让自己能脱离出未完成的任务,舒缓高度紧张的心情和神经。

图:微博网友在gapday话题内容截图

知乎平台上网友延展了GapDay话题的讨论,有直指问题本质的发问“「gapday」和休息日有什么区别,你如何理解「gap」的意思?”也有探寻GapDay背后反映的职场状态,“网络梗「gapday」的出现体现了当代职场人群怎样的工作状态?”更有探讨进入我国互联网空间后的表述变化,“如何看待「gapday」这个梗,为什么会说它是「更适合中国宝宝体质的gap」?”。

“GapDay”出圈,热梗折射青年人心态

据悉,“GapDay”源于英语语境中对“GapYear”(间隔年)现象的描述。在外国部分青少年群体在升学前或毕业工作前会选择放假1年,尝试兼职、义工、旅行等活动。而这种以年计的Gap现象在我国更多是学生群体的选择:或因申请更好留学机会或因为取得更好成绩而多次尝试特定考试进而选择停滞一年。

五四青年节前后,网民对“GapYear”话题关注度及相关资讯报道内容激增。较去年同期而言,GapYear的百度搜索指数于5月4日达到高峰,整体同比增长2.2倍,而GapYear的资讯报道指数,同比增长达到惊人的1396.65倍。如此快速增长的传播数据,背后折射出网络空间大家对新梗的爱好和热情,但也体现着在面临升学考学、职场竞争时,青年人在奋斗途中的自我调节状态,以及对无法充分休息的一丝无奈。

图:近30天百度指数“GapYear”资讯指数变动趋势

多一分宽容少一分指责,理性看待GapDay现象

实际上,青年人既是使用“GapDay”表达的主体,也是“GapDay”所描述的主体。“GapDay”高频使用的背后,是青年们在奋进路途上产生疲倦和迷茫时自我宽慰,用轻松的“Gap”一下来让自己能更好休息。“不能光低头拉车,也要抬头看路”“磨刀不误砍柴工”等传统表达,同样是强调在不断前进过程中,也需要适当休息一下才能更好出发。

“GapDay”的出现,并不能简单等同于摸鱼、佛系或逃避现实的心态。在当今快速变化的经济社会中,应该理性看待青年人GapDay现象:一方面是青年人在尝试适应社会环境,完成“校园-职场”身份转变过程中,对迷茫和困惑的自我消解,也是在不断追求更好的未来过程中调节休息的方式之一。GapDay的出现赋予了“偷得浮生半日闲”时代新意,也可看作是新时代青年人在网络空间用自创“语言”描述自身境遇的尝试。

标签: